導航慶洞村,今天的目的地是蒼山腳下的白族霸王鞭傳習所。
驅(qū)車沿大麗線行至大理古城駕校喜洲分校的路口往蒼山方向走,路的盡頭就是傳承人何松康的家,也是大理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白族霸王鞭傳習所的位置,藍天悠悠,白云悠悠。
曾入選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名錄的慶洞村,是大理的“名村”,位于巍峨的蒼山腳下,風景優(yōu)美,每年到繞三靈的日子,白族兒女們都會聚集在這里慶祝,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村莊里白族傳統(tǒng)文化氛圍濃厚,古老的民俗和生產(chǎn)生活都在這里得以保留及傳承,怡然自得。
設(shè)在堂屋里的傳習所
何松康,白族霸王鞭州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白族霸王鞭傳習所的負責人,傳習所就建在她們家一樓的堂屋里。
剛踏進傳習所,就見何松康老師已準備好茶水以及時下最新鮮的花紅、梨子等水果候著我們到來了。對于每一位來到傳習所了解白族霸王鞭文化的訪客,她都熱忱相待。
方正的堂屋里掛滿了何松康參加演出、培訓的各種照片及霸王鞭、八角鼓、服裝等演出道具。院子的墻上專門請人繪了一幅霸王鞭的彩繪,旁邊書寫:“弘揚白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間舞蹈藝術(shù)”。
“這個傳習所是我自己主動要求建的,當時還擔心自己家的條件達不到要求?!焙嗡煽敌χf。傳習所于2020年7月掛牌,她把一樓中間的堂屋騰出來做簡易的展廳,并重新裝修了小院子,做了彩繪墻、種上了花草。問起為什么想要主動要求建傳習所時,何松康答:“因為太熱愛了”。
整個慶洞村世世代代都有打霸王鞭的習慣,何松康老師向我們介紹:“霸王鞭是古時白族人民在田間勞作過程中演變而成的舞蹈,舞蹈的手帕好比勞作時擦汗的手巾,霸王鞭好比勞作時手中的鋤頭,這舞蹈來源于天地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而何松康所舞的霸王鞭是最傳統(tǒng)的樣式,是由爺爺傳承給媽媽,再由媽媽傳承給自己的。如今,她又將其完完整整傳給了自己的兒媳婦及小孫女?!拔易约合矚g打,家里的人也喜歡,幾代人都打霸王鞭,我勵志要好好地傳下去”,何松康說。
何松康母親(右)指導其霸王鞭動作▲
何松康將霸王鞭打法傳承給兒媳(右一)及孫女(左一)▲
幾乎每一天,村民們都會來在傳習所打霸王鞭,這似乎成了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由于場地受限,往年當訪客較多時,何松康還會借助村委會的院子來開展傳承傳習活動。
村委會場地教學中▲
傳統(tǒng)霸王鞭雖然套路形式多樣,但卻易于教學。據(jù)何松康介紹,接受能力快一點的學生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學會了,霸王鞭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舞蹈,一個人可以跳,一群人也可以跳,所有很易于教學和傳播。
村委會場地教學中▲
村里會打霸王鞭且把霸王鞭表演當作本職工作的人幾乎沒有,因為表演的收入目前支撐不起生活的開支。何松康也一樣,作為慶洞村六組的村社長,平日里她在完成村里交派任務的同時還耕種田地,要等這兩項工作完成之后,才有時間和精力傳承霸王鞭。
慶洞村有一支白族繞三靈文藝隊,全都由村里的文藝愛好者組成,何松康是文藝隊的主力?!叭?0多人,霸王鞭都是我?guī)С鰜淼?,都可以算作我的徒弟,平時沒事大家就一起練習表演,有活動了就一起參加活動,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還可以補貼一點收入”,何松康說。
慶洞村文藝隊參加演出合影▲
進門學與出去教,都是傳承
霸王鞭是一種熱鬧、歡快、喜慶的白族傳統(tǒng)舞蹈。在大理本地,結(jié)婚、喬遷等喜慶的日子里都會請上一支會跳霸王鞭的舞隊來助助興,這是多年來的傳統(tǒng),何松康她們的文藝隊哪里有邀請,就跳到哪里。
2017到2019年的連續(xù)三年,云南民族村都邀請何松康師徒們到昆明演出,一年兩次。霸王鞭的亮相得到了云南民族村園方及游客的一致好評,舞隊的付出得獲得了回報,大家學好跳好霸王鞭的熱情更高漲了。
作為傳習所的負責人,何松康不僅在傳習所里教大家霸王鞭,一有空她就帶上霸王鞭,穿上傳統(tǒng)的勞作服飾走出去,給更多的人教學。
何松康教云南藝術(shù)學院的學生跳霸王鞭▲
在時間不沖突的情況下,每天下午的三點至五點何松康都會到慶洞完小教同學們打霸王鞭,身體力行傳承人“非遺進校園”的職責。此外,百川中學、銀橋中學等周邊學校都留下了何松康教霸王鞭的身影,“非遺傳承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她一直在踐行。
何舉庭,是何松康的大兒子,畢業(yè)后選擇在湖南長沙工作生活,目前開設(shè)的音樂培訓班有200名學員,在他一遍又一遍的介紹之下,培訓班的同學都對白族霸王鞭有了初步的認識,有的同學還對這一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歡快舞蹈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懊看挝叶己蛯W員們說,我的母親是白族霸王鞭的代表性傳承人?!焙闻e庭頗為自豪地說。
談及霸王鞭的傳承及創(chuàng)新,何松康既迷茫又堅定。自從8歲會打霸王鞭開始,何松康已經(jīng)打了40多年,霸王鞭彷佛注入了靈魂中,是和吃飯喝水一樣的日常,越是這樣,就越害怕霸王鞭的“消失”?!拔抑挥胁粩嗖粩嗟亟?,不斷不斷地跳,會的人越多,就越留得住”,何松康動情地說。
平日里,她在傳習所將霸王鞭基本的八下、十二下動作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熟練于二十三下?!岸潞茈y,我身邊就只有我和我的一名徒弟會”,何松康說。
此外,何松康還在大理州非遺中心、大理市非遺所的指導下進行霸王鞭的相關(guān)檔案、實物的收集整理工作,讓口口相傳的霸王鞭也能“有據(jù)可查”。
今年52歲的何松康,瘦削但精氣神十足?!皠e小看這一根小棍子,打霸王鞭是很費勁的,現(xiàn)在我母親幾乎打不動了。”何松康的母親年逾80歲,身體硬朗,精神抖擻,但是對于霸王鞭這項“體力活”也只能在旁邊指導后輩們打了。“原來就只有一根棍子,單調(diào)?,F(xiàn)在的霸王鞭綁上了花朵,繪上了色彩,很漂亮”,何松康的母親說。其實,這也是傳承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要把霸王鞭從勞作休息時的消遣動作轉(zhuǎn)變?yōu)槲璧冈谖枧_上綻放光彩,道具必須美觀。何松康認為,傳統(tǒng)的服飾有著特殊的意義不能改進,但可以把表演道具做得更漂亮,更惹眼。同時,她還將霸王鞭與八角鼓、草帽舞、雙飛燕、扇子舞等等進行融合,讓霸王鞭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
霸王鞭的演出道具▲
傳統(tǒng)文化時時學,白族舞蹈代代傳。小小的霸王鞭看似簡單,里面卻包含了白族人民田間勞作的智慧。用自己的努力,言傳身教地教授霸王鞭,這愚公移山般的精神也是傳承人的智慧。“今天下午6點,我還要去江尾一趟,教他們的繞三靈團隊跳霸王鞭”,何松康說。
熱愛,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最大動力。正因有著這份熱愛,霸王鞭傳習所的傳承傳習活動才會開展得如火如荼。一傳十,十傳百,相信在何松康的堅持下,不僅能“守住”這根小小的棍子,還能將其發(fā)揚光大,成為白族舞蹈中最閃亮的名片,世代永傳。
資料來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