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是我國東北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是長期生活勞作在沿江地區(qū)的漁獵民族。在社會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即漁獵文化。作為漁獵民族的赫哲族就地取材創(chuàng)造了其獨特的服飾風格,即魚皮服飾。
圖1背部帶刺繡的魚皮長袍
圖2 女式魚皮衣
赫哲族的魚皮制作技藝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魚皮服飾開始是為了蔽體驅寒用的,布魯尼埃主教曾贊嘆到:“用魚皮做衣服很結實,這些江河里的魚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你穿上這種魚皮做的靴子在趟過溪流和大雪時,就像走在于地上一樣,它擋住了寒氣和潮濕。”
魚皮服飾的制作從選料到完成這個過程十分繁瑣復雜。并不是所有的魚皮都可以用來加工制作,可制魚皮的魚類有大馬哈魚、哲羅魚、細鱗魚、懷頭魚、鰓魚、鯉魚、狗魚、鯉魚、刀魚、胖頭魚、趕條魚等。各種魚皮有不同的用處,如鯉魚皮是做衣褲的原料,其他魚皮多為冬季穿用,不怕磨,結實耐用。只有鯉魚皮適合在夏天穿,它不怕水濕和霉爛,而其他魚皮一遇濕即膨脹。許多魚皮如與火和熱水接觸便不結實。赫哲族婦女會依據(jù)不同服飾的需要進行選料,根據(jù)魚皮的特點和魚鱗圖案選出最合適的材料進行制作。
制作魚皮一般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扒皮:取皮時先將魚風干擦掉體外粘液、去頭尾,將魚脊背從頭到尾劃開,然后用柞木、樺木刀將魚皮魚肉分離,取出一張完整的魚皮。取下的魚皮平鋪于木板上。第二步晾魚皮:魚皮不能在陽光下面暴曬,只能陰干,陰干后的魚皮要一張一張疊摞或卷起備用。暫時不需鞣制的魚皮必須要作防潮濕、防蟲蛀、防腐蝕等處理后再保存起來。第三步是脫鱗處理:將魚皮上的鱗片和魚肉脂肪刮干凈。將魚皮攤平,先用鈍鐵鏟或木刀鏟去魚皮內側的魚肉、油脂,再用木齒鋸或木刀刮去魚皮外面的魚鱗,細小的魚鱗用手搓掉。第四步熟皮子:熟皮子也稱為鞣制,和熟制其他獸皮不同。鞣制魚皮時,人坐在比較矮的木凳上,一手拿魚皮,一手拿木棰,把魚皮放在木質墊板的凹陷處,反復棰打,并且一邊翻動一邊揉搓,一直打到到魚皮柔軟、泛白為止。這種揉制魚皮的方法是比較費力的,而且工作效率也不高,一天下來也就只能揉制幾張魚皮。后來,赫哲人發(fā)明了木質鍘刀,用木鍘刀來揉制魚皮,效率很高。用木鍘刀揉制的方法需要兩個人完成,一人操刀,上下鍘動,另一人放置魚皮,并且不斷反復的翻動、抽拉、揉搓,這種揉制方法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效率很高,每天可揉制幾十張魚皮。熟魚皮時,經(jīng)常在熟制過程中加入玉米面,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吸收魚皮內的油脂,并增加魚皮間受鍘刀壓時的摩擦力。
圖三-圖五選中剝皮的魚 剝魚皮 曬魚皮
圖六 圖七 向待熟魚皮撒玉米面 裹緊待熟魚皮
圖八 圖九 赫哲族婦女用木鍘刀熟魚皮 將熟好的魚皮連成大片
魚皮服飾的制作工藝有三個步驟:首先,選料,根據(jù)魚皮的厚薄、軟硬等使用特性和自然紋理特點,用不同魚種的魚皮制作不同的衣物和器具。既將熟完好的各種魚皮一一擺開,要按魚皮尺寸、規(guī)格、質地,魚皮品種、鱗紋大小、顏色深淺、篩選出來,再將其拼縫或對接成大塊魚皮布料備用。然后,對拼縫好的魚皮按需要進行裁剪,再用獸皮線、魚骨針拼縫,有經(jīng)驗的婦女會挑選相同魚鱗、相同顏色、相同紋路的魚皮,對接拼縫。魚皮拼縫、對接后變成魚皮布,因為花色紋路相同,很難看出魚皮布的縫隙,宛如整塊的棉織布料,大塊的魚皮布料便成為縫制各種不同生產生活用品及用具的天然材料。
早期的赫哲人制作的魚皮服飾很簡單,只是遮蔽、取暖和御寒,沒有造型設計。隨著時代的變遷、手工技藝水平的不斷提高,赫哲人對服飾美的追求也就越來越多了。對魚皮服裝不斷修飾。魚皮衣服上的裝飾大體有三種形式:一是緄邊或鑲邊;二是緝縫裝飾圖案或紋樣;三是綴飾掛件。一般在緄邊或鑲邊時要選用有顏色的魚皮。將染有紅黃藍紫白黑等不同顏色的魚皮鑲嵌或緄縫于不同的衣物上。還用不同顏色的魚皮剪成各種云紋、鳥獸、如意圖案縫在衣物的背部、領口、袖口或衣襟上。將貝殼、銅鈴、獸骨、古錢及其他金屬等裝飾物,縫在衣物的下擺或腰際。
參考資料:
1.張敏杰,王益章:漁家絕技: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王函銳.赫哲族魚皮服飾中傳統(tǒng)圖案藝術的應用及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