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鄂倫春族生活在大興安嶺的深山老林之中,地處偏遠(yuǎn),以前人跡罕至。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鑄就了鄂倫春族人健壯的體魄,剛強(qiáng)的個性。獨特的生計方式、寒冷的氣候、獨特的食物來源,形成了鄂倫春族古樸粗獷的飲食風(fēng)格、淳樸好爽的待客傳統(tǒng)、奇特的飲食禁忌。
從食獸肉為主到以米面為糧
鄂倫春族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尤以狍子肉居多,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冬天在太陽未出前用餐,餐后出獵;夏天則早晨先出獵,獵歸以后再用早餐。有時也在獵區(qū)過夜,兩餐主食以獸肉為主。
清代以后,隨著與外界關(guān)系密切,谷物輸入,食物結(jié)構(gòu)開始有所改變。近代以來,少數(shù)鄂倫春族人已建立村落,開始農(nóng)耕,作物有小麥、玉米和土豆,并開始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以養(yǎng)鹿聞名。隨著林區(qū)人口日漸稠密,所能捕獲的野獸日漸減少,鄂倫春族原來以肉為主食已基本上被米面加蔬菜的食物所代替。米面制品也不斷增多,如用大米或小米煮成的蘇米遜(稀飯)、用稠李子熬野果粥、用酸奶熬奶粥、用小米、梭子米或黃米加上肉、鹽做成老夸太(粘粥)和干飯;用米面制作的高魯布達(dá)(面片)、卡布沙嫩(油餅),用面粉做面片、炒面,面包、餃子也很常見。下面介紹兩種鄂倫春族日常食用的主食:
布拉瑪日:鄂倫春人食用的燒面圈。用冷水和面,不加酵素等補(bǔ)充物,把面提成空心圓圈,埋入木灰里。熟后有一種燒烤食品的特有香味,如沾上熊油等,更加好吃。
稠李子粥:鄂倫春人常吃的稀飯之一。將野果稠李子陰干,和酸奶酪、大米或小米煮成粥。甜酸可口,可增加食欲,促進(jìn)消化。
稠李子果(圖片來自新浪旅游)
在鄂倫春飲食中,還有一種柳蒿芽是鄂倫春人的摯愛。過去,鄂倫春人不種蔬菜,野生的柳蒿芽一直是他們非常喜愛、也是重要的菜肴。如今,鄂倫春族的飲食結(jié)構(gòu)雖已大大改變,蔬菜品種十分豐富,但人們對柳蒿芽的摯愛仍難以替代。
柳蒿芽是長在河邊、谷地的一種野生植物,味鮮美、清香。不僅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據(jù)說還有奇特的藥用價值,對感冒發(fā)燒、胃腸不適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療效。每到春夏時節(jié),婦女們便背包挎筐去采集。采集來的柳蒿芽可當(dāng)即食用,也可曬干備用。其食用方法,可與肉、排骨、魚等一起燉,也可炒食或涼拌。有機(jī)會的話,不妨您也嘗嘗。
擅制、喜食獸肉
鄂倫春族傳統(tǒng)的食物主要是野獸肉和魚,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豬肉。他們食用獸肉的方法和制作肉食的種類很多,在燒、烤、煮、熏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民族特色。
鄂倫春人熱衷于獵獲大獸,如犴、狍、鹿以及野豬等,而對一些飛禽和小獸則不太感興趣,他們逐漸掌握了一些烹制食用獸肉的方法,如生食、煮食、燒食、烤食、干制等。
鄂倫春人保持著對犴、狍、鹿的肝和腰子生吃的習(xí)慣,即獵獲這些野獸后,立即扒出肝和腰子,把它晾涼后生吃。他們認(rèn)為生吃這些動物的肝、腎可以保護(hù)和增強(qiáng)視力。鄂倫春人稱這種吃法為“阿斯根”。
煮制法烹調(diào)獸肉極為普遍。在鐵鍋傳入之前,煮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野獸的胃洗凈,把肉切成小塊放入胃中,再加適量的水,吊在火上燒烤,水沸以后獸肉即可食用;另一種是刳木貯水,燒灼石塊投入水中,數(shù)次水沸,肉熟再加鹽或野蔥花食用?,F(xiàn)在采用金屬鍋煮制,常將帶有骨的肉塊煮于鍋中,煮得半熟時即撈出,用刀割取,蘸以鹽水等調(diào)料食用。這種吃法被稱為手把肉。由于火工不到,肉塊上血腥未盡,但被認(rèn)為鮮嫩適口,富于營養(yǎng),頗受鄂倫春人的喜愛。
手把肉(圖片來自點菜譜網(wǎng))
鄂倫春人??际呈澄?,人們圍坐在篝火旁,手拿兩頭削尖的木棍把切成片、塊的肉穿在一端,另一端插在地上燒烤。待肉烤至外表金黃、冒油時,抹上鹽即成。以上為明烤,他們也常用暗烤,即把一塊塊的肉放在燒過的木炭火里,待肉熟以后,蘸著鹽食用。
他們還把一時消費不了的獸肉曬干,以備來日之用。曬干肉的方法有生曬和熟曬兩種,生曬是把生肉切成條曬成半干后再切成小塊曬干,熟曬是將肉煮熟或烤熟后曬干。
狍肉宴:狍子屬鹿科食草動物,肉質(zhì)鮮嫩、純厚,入口回味無窮,營養(yǎng)豐富。過去大小興安嶺的森林里狍子很多,所以一直是鄂倫春人的獵取對象和衣食之源。食用狍肉,手把肉是最常見的吃法。且以似熟非熟,略帶血絲者為上品。
在婚禮、節(jié)日或款待貴賓之時,鄂倫春人還常常舉行豐盛的狍肉宴,以狍肉為主制作美味佳肴,其中婚禮狍肉宴是最為講究的。按照鄂倫春人的傳統(tǒng)習(xí)俗,新婚的男女雙方家均須舉行一次?;槎Y狍肉宴須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刀,所用狍子必須是生擒的一對。剝下的狍子皮要放在火上烤焦,據(jù)說這是為了讓煙霧帶著狍皮被烤焦的特殊香味彌漫整個獵鄉(xiāng),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婚禮的歡樂與幸福。
阿素木:過去鄂倫春人吃熊肉的方法。因為把熊奉為圖騰,吃其肉時還要冒著被怪罪的風(fēng)險。所以獵到熊后,一定要全烏力楞的人一道吃。先把剔下的熊肉煮熟剁成碎塊,拌以野蔥、野韭菜、鹽等調(diào)料,加適量熊油到熱鍋里炒拌。要趁熱品嘗。在下煮前,由年老的長輩發(fā)出“嘎嘎”的叫聲,說“不是鄂倫春人吃你的肉,是烏鴉在吃”等等。然后男女老少每人用樺皮碗盛著吃。熊肉爽口。據(jù)說經(jīng)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煥發(fā),滿面紅光。
灌血腸:是鄂倫春很講究的一種食品。其做法獨特,味道鮮美。獵人獵獲到犴、鹿和野豬之后,把胸腔打開,并用獵刀在肋骨上劃幾道,停放一小時左右,待鮮血慢慢積下來,上面便浮起一層透明的液體,這就是血清。然后將血清輕輕灌進(jìn)收拾好的腸子里。并加上鹽、野蔥花等調(diào)料,將血腸系好口放入鍋中煮熟,煮熟的血腸又白又嫩,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灌香腸的做法是把犴肉、狍肉與野蔥或老山芹菜一同剁碎,放入適量的鹽,拌勻后灌入腸中,待煮熟后切著吃,其味十分鮮美,是待客的佳肴。
灌血腸(圖片來自點菜譜網(wǎng))
參考資料:
1.姚偉鈞、方愛平、謝定源著:《飲食風(fēng)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王為華著:《走進(jìn)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鄂倫春族》,遼寧民族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