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瑰寶
2014年5月30日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確定托克托縣雙河六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托克托剪紙傳習所”,且予以授牌。作為“剪紙傳習所”,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在為托克托縣剪紙藝術的傳播而不懈努力著。
剪紙是托克托縣雙河鎮(zhèn)第六小學多年來著力打造的特色課程。學校專門設立了優(yōu)秀剪紙作品陳列室。并由呼市地區(qū)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樊師拉老師親自指導師生開展這項藝術活動。對于剪紙藝術,樊師拉介紹:“剪紙是一種古老的手藝、一門獨特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剪紙藝術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對于外人來說,它就是一幅畫、是一幅圖,其實小小的剪紙?zhí)N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識、道德觀念、實踐經(jīng)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是中華民族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原本、最具文化象征的藝術品之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瑰寶。”
母親一雙巧手讓他對剪紙產(chǎn)生興趣
1954年出生的樊師拉是土生土長的托克托縣人。一個七尺男兒為何會喜歡剪紙呢?對此樊師拉打趣地說:“藝術不分國界,更不能分男女。”
“母親的一雙手很是靈巧,在我的印象中,沒有她做不了的事情。每到冬天,她一坐下來就剪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母親不僅為我們一家剪紙,全村的人逢年過節(jié)都會來要求母親為他們剪紙。我們兄弟姐妹六個人也特別喜歡看母親剪紙。在我們眼里,母親剪紙的樣子是那么專注、那么美麗。母親基本是看見啥就會剪啥。我12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想念母親的時候,我就開始拿起剪刀一剪一剪地剪著我心中所想?!狈畮熇f。
退休后因為剪紙再入校園
因為母親的一雙巧手讓樊師拉接觸了剪紙,因為喜歡剪紙,他開始將剪紙藝術融入自己的生活。參加工作以后,樊師拉在托克托縣一所小學從事數(shù)學教學工作,為了能系統(tǒng)地學習認識剪紙技術,在工作之余他曾多次向民間藝人請教。虛心學習,認真專研,讓他的剪紙技術越來越嫻熟,并且在多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也讓他的剪紙在托縣乃至呼市越來越有名氣。
樊師拉說,教師的職責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這知識不僅局限于課本上,教授學生剪紙也是他現(xiàn)在所愿。2000年,當時的托縣第四小學開設特色課,校領導知道樊師拉會剪紙,就邀請他為孩子們教授剪紙藝術,兩年的時間里,他共培養(yǎng)了200名學生。從2007年開始到現(xiàn)在,樊師拉每年為托縣第六小學培養(yǎng)剪紙人才100余人。多年來他共計培養(yǎng)喜歡剪紙的學生3000余人。2014年,托克托縣有學生、教師共10人在2014中國天津西岸剪紙藝術大賽中獲得優(yōu)秀獎,作品被作為典型進行展示??吹綄W生們?nèi)〉眠@么好的成績,樊師拉很開心,也對剪紙藝術的傳承有了信心。
資料來源:托克托縣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