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全國“天下第一團”的福建泰寧梅林戲俗稱“泰寧大戲”,流行閩贛邊陲,相傳清乾隆年間,由徽班經(jīng)江西、浙江傳至閩而形成的一種鄉(xiāng)土戲。 當時,泰寧縣朱口的梅林有一寡婦周氏,家境豪富。有一年她過生日,聘請浙江的徽班來家,連演數(shù)日戲為其祝壽。后來,周氏為了能??吹綉?,籌錢聘徽班藝人為家鄉(xiāng)子弟傳藝。從此,梅林鄉(xiāng)人以學戲為一大樂事,每逢誰家子弟學戲出師登臺演出,親友便送禮恭賀。在梅林及附近鄉(xiāng)村,人人都會唱幾段“土戲”。當時流傳一首民謠:“梅林十八坊,十個弟子九擔箱,敲起叮鐺鼓,唱起摩郎腔,茅擔抬石臼,抬到坪中央,搭起戲臺來,唱到大天光”。這種表演方式形成了梅林戲樸實、粗獷的藝術風格,唱念打做都有一定的程式動作,唱腔以皮簧、撥子、吹腔為主,尚有南詞北調,弦索、四平調、青板,小調等;樂器分文樂(弦樂、管樂)、武樂(鑼、鼓、板);音樂曲調以弦樂伴奏和吹奏樂為主。行當有“七緊、八寬、九逍遙”之稱,角色也分生、旦、凈、末、丑,行當全、分工細,生、旦唱詞大嗓開小嗓落,每句都有“噫”的拖音,山歌風味濃?;槼还?jié)奏強烈,老生唱腔變化多,聲調高昂,丑行唱念結合,全劇粗獷與婉轉相兼,別有情趣。服飾精致古野考究,化裝時常在眉與唇間飾以紅點更覺可愛,加上語言由過去講當?shù)氐摹巴凉僭挕备臑楝F(xiàn)在的普通話上演,效果更佳,因而深受觀眾喜愛。傳統(tǒng)劇目有《飛龍帶》、《蘭腰帶》、《乾坤帶》、《鴛鴦帶》、《雙貴》、《單貴圖》等。
梅林戲歷盡風雨坎坷,經(jīng)受艱苦磨礪,又沐浴改革春風更是飄香萬里。梅林戲作為旅游新興城市的一大文化瑰寶,她不僅僅是在舞臺上演戲,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還在經(jīng)濟生活中充當了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泰寧的文化友好使者。1992年,該團創(chuàng)作的《貶官記》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天下第一團”優(yōu)秀劇目展演中,曾榮獲國家文化部優(yōu)秀劇目,編劇、演員三項大獎。該劇錄像帶被送到臺灣展播,倍受青睞?,F(xiàn)仍堅持創(chuàng)作,演出,戲足遍及全國五省20多個市、縣,以其獨具的風格和地方特色,在文藝百花園中爭奇斗艷,煥發(fā)出更加絢麗多姿的光輝。
資料來源:三明市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