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遷徙民族,千百年來將本民族的文化信仰、民族歷史寄存于古歌與服飾中。簪汪古歌便是貴陽苗族支系“四印苗”,以民族英雄“簪汪”為敘述核心,描述人類起源、戰(zhàn)爭遷徙、生產(chǎn)生活、民俗禁忌的載體。
簪汪古歌一般由歌師在該族重大傳統(tǒng)活動上唱誦,如正月跳年場、祭鼓節(jié)、喪葬祭祀等。
清鎮(zhèn)市麥格鄉(xiāng),遠離城市的苗族寨子,九年前一次偶然,省里的非遺專家發(fā)現(xiàn)了“簪汪古歌”這一寶貴的民間文學。經(jīng)過九年的努力,采集、翻譯、整理,如今《簪汪傳》已進入最后的編審工作。
四印苗歷來有跳鼓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十二年為一個輪回,各地域及姓氏依據(jù)年份自行舉辦,過去十二個年頭里族中去世的老人,均在祭祀之列。
由于苗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古歌的傳承全靠師徒之間的口耳相傳。
簪汪屠龍獲寶有了超凡的能力,人心歸順,天下太平,自此在省聊正式稱王建京城。
完整的“簪汪古歌”唱誦需要四、五個小時,整理翻譯成漢文有六萬多字。以故事形式,詳細生動的講述了四印苗祖先“簪汪”的降生、成長,開天辟地、制造人煙,以及四印苗的戰(zhàn)爭、遷徙等過往。
簪汪古歌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故事趣味生動頗具神話色彩,但又包含了悠遠綿長的歷史信息。
在遷徙地域上,簪汪古歌唱誦具體,翔實可考,是迄今所知的苗族古歌、史詩中,唱誦遷徙路線、地點最詳盡、最清晰明確的作品。
作為掌壇師在祭鼓節(jié)上主持儀式,對四印苗而言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必須態(tài)度嚴肅,心存恭敬。跳鼓祭祖,唱誦古歌,需得準確無誤,才能平安順遂。
簪汪古歌是四印苗代代相傳的寶貴遺產(chǎn),智慧的苗族先民將本民族的歷史、習俗、生產(chǎn)生活方式等深藏于古歌當中,留存于民族的記憶里。從人類起源到兄妹開婚,從神話故事到遷徙歷史,每一首古歌都能展現(xiàn)這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從開天辟地到屠龍獲寶,從開疆拓土到戰(zhàn)敗遷徙。對苗人歷史、遷徙史的詳盡唱誦,使得作為民間文學的簪汪古歌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