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白是位于貴州省錦屏縣彥洞鄉(xiāng)的一個古老侗寨。舉辦擺古節(jié),祭祖、念“壘詞”、“款詞”、吹笙踩堂、唱古歌大歌、“鞍瓦”(放牛大打)種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是這里本土文化的精品。由于種種原因,瑤白已有80多年沒有過擺古節(jié)了。2006年農歷正月初八至初十——瑤白又過擺古節(jié)
這一天,整個瑤白都沉浸在節(jié)日氣氛中。村口用木竹扎成寨門,上面掛著清翠的魚滕草,一副“同來擺古論今再展農村新畫卷,一齊高歌吟唱傳頌侗鄉(xiāng)好春光”的對聯(lián)分外醒目。擺古坪設在牛塘里,坪前立有一幢木質建筑的侗戲樓,中間的布景上懸掛著節(jié)徽,圖案是一對男女侗民,男的扛犁具,女的著裙帶銀,他們追逐太陽,似在尋根起舞。
正午,三聲鐵炮震天動地,擺古文化節(jié)開始。一位老農穿蓑衣,戴斗笠,肩扛鋤頭緩緩走進牛塘坪。他四處張望尋找,后在東南西北和正中五方挖土,似得一塊寶地而甚喜。于是焚香燒紙,跪拜天地祖宗,即在此定居。接著,另一老農扶著犁耙、牽著披紅的水牛入場踩塘三周,似得耕作田土,亦大喜。這一開場,再現(xiàn)了瑤白各族先民遷徙定居、開始農耕時代的原始情景。這時,在牛塘邊古樹下,4位婦女唱起了侗歌:
我們的領導和親戚朋友們,
一心邀約你們來休息歡心,
約請大家到這里擺段故事,
擺擺我們瑤白村史的苦情。
歌聲一停,鞭炮炸響,大號長鳴,鼓鑼喧天。龍氏家族的旗手扛著一面繡有二龍搶寶圖案的大旗首先步入牛塘,接著按入寨定居的先后順序,分別是滾、楊、范、龔、耿等姓氏的旗手,扛著經過精心設計的姓氏族旗,浩浩蕩蕩進入牛塘。隨后蘆笙隊、表演隊、身著長袍馬褂的寨老們,頭包侗帕、身穿對襟衣的漢子們,戴著銀飾身著盛裝的婦女們,還有應邀前來的鄰縣鄰村的代表隊紛紛涌入牛塘。人們吹奏蘆笙、芒筒、長號、牛角,敲鑼打鼓,挑著五谷、酒壇、雞鴨、肉食,扛著紡紗織布機、耕作農具,捧著侗果、糖果、水果等等,歡歌踩堂,展示碩果。
接下來是進行“大戲祝賀”的精彩表演。大戲實際就是漢戲。因為是擺古前的序幕,所以這天只表演“三星賜?!焙汀疤旃儋n福”兩個節(jié)目。
下午3點鐘,牛塘四周的古樹已掛上幾縷斜陽,長桌擺古正式開始。牛塘里的長桌有20多米,一頭是寨老古師藝人,一頭是重要賓客,兩邊分別是主人與客人。長桌上擺滿酒菜、糖糕、水果、碗筷與牛角。陣勢擺好,時辰一到,只見那擺古的古師捋捋長長的胡子,搖頭晃腦,眼瞼微啟微閉,以宏鐘般的聲音用侗語說起開場白……
開場白就是交待擺古的緣由,接著插入侗族古歌作起興過渡。擺古的內容很豐富,從盤古開天辟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朝代更替,到民國、新中國乃至改革開放新時期都有涉及。本地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苗族侗族首領起兵,重大災情等),姓氏來歷,婚嫁習俗,人文景觀,豐收景象等等都說唱出來,而對于姓氏村史,更為詳盡。分別擺到該村龍、滾、楊、范、龔、耿、宋、萬、胡、鼓十姓的來歷、遷徙和落戶瑤白,發(fā)展至今的史實。其中說到姓氏時提到,在清末為革除“女還娘頭”、“舅索重禮”的陳規(guī)陋習,瑤白、彥洞兩寨頭人和賢達識士共議規(guī)約,并經呈報黎平府同意,刻石銘碑,革舊布新,規(guī)范婚俗。這段村史有歌唱道:
瑤白龍姓開村起,
因為這團地如金。
滾姓楊姓都來住,
還有幾姓后頭跟。
十姓共姓都是滾,
喊父稱史一樣親。
沒有親戚全是主,
村上村下一屋人。
遠鄉(xiāng)結親不放心,
商量破姓重開親。
龍楊范龔恢復姓,
以水為界可結親。
彥洞鄉(xiāng)來瑤白村,
女還娘頭包辦婚。
同立塊碑昭村寨,
陳風陋俗方改成。
接下來,古師號召民眾遵守王道,發(fā)揚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去追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美好生活。說完之后,以歌收尾:
共產黨啊真英明,
領導我們得翻身。
改革開放真正好,
瑤白變化好年成。
瑤白村與四鄉(xiāng)鄰,
情同手足一樣親。
兄弟不過同屋坐,
沒得光陰說古情。
千謝萬謝各位領導與親人,
我們得了熱鬧害您來操心。
擺得不好請您幫我來遮蓋,
幫我遮蓋莫到外面去傳名。
白天擺古,晚上所有的客人都到親戚朋友或特意安排的農戶家參加晚宴。席上,又是擺古、喝酒、唱歌。而在村外,青年男女們則行歌坐月、互訴衷腸,信誓旦旦以至交換信物、訂下終身。
第二天,就在戲樓演大戲,主要是漢戲,如《孟姜女》、《白蛇傳》、《梁?;?、《三國演義》等。也有把這些漢族題材改編成侗戲來演的。還有侗族曲藝、儺戲、雜技和現(xiàn)代的歌舞節(jié)目等等。這一天,還要舉行籃球比賽。
第三天,就是放牛打架,侗語叫“鞍瓦”。“鞍瓦”時,也分主客的牛對打。打贏的,要放炮祝賀,披紅掛彩。
第四天上午,所有參加擺古的主客和賓朋都云集牛塘舉行“閉幕式”,主人向客人們贈送錦旗、侗器等紀念品,賓客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賓主互道珍重,依依惜別。這時,炮聲四起,笙芒齊奏,鼓角相聞。各路賓客成行列隊,踏上回歸的路途。主人們則扛著姓氏族旗,分路護送,踏歌作別,直送至寨門之外,涼亭道旁……。
瑤白
瑤白,古侗語叫“村押金”,后稱“高村”,清代改為“妙白”(即“苗白”),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定名為“瑤白”?,幇鬃钤鐬辇埿斩弊逑让耖_寨定居,后來龔姓漢人也來此落戶,之后,可能是一支苗族先民落腳瑤白,因而,這里的民族文化包含侗、漢、苗三個民族的特質,呈現(xiàn)多元化形態(tài)。
擺古
擺古屬于民間說唱文學。說的部分,古侗語叫“臘聳”,“臘”是念、說之意,“聳”是話或文,這里特指韻文,即侗族的“壘詞”或“款詞”。唱的部分,古侗語叫“或板”,“或”是做、搞之意,“板”指能唱的韻文。擺古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說唱藝術,擺古的說唱者分為主人和客人,在主方的古師擺完一個內容后,主方的眾人就唱歌。遇到盤問或夸獎與謙虛的內容時,客方的古師就要接過主方古師的話題擺,一個內容結束后,客方的眾人也要唱歌。整個擺古就是這樣循環(huán)反復。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200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