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王韻茹
級別:
瀏覽量:
關(guān)注度:1000
簡介:
彭家寨隸屬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管轄,位于湖北恩施宣恩縣沙道溝鎮(zhèn)西南部,坐落在武陵山北麓。全寨50多戶近300口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古色古香,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宣恩縣西南邊陲。
彭家寨(王鐵志攝)
相傳,很久以前,彭家寨彭姓土家族的祖先彭懷傘及其妻楊氏為完成先輩的遺愿,不惜長途跋涉,尋訪先人舊址。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他們來到武陵山北麓,突然間一條大河擋住去路,無法前行。只見河對岸,兩山對峙,其間,小溪流淌,似彩鏈與大河相連。左山桃花盛開,五彩繽紛,形同“金字塔”,謂桃花山;右山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狀如“觀音座蓮”,曰觀音山。眼前美境宛若世外桃源,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令這對夫婦幡然醒悟,“這不正是我們要找的先人舊址嗎!”
然而,眼前河水湍急,夫婦因無法過河而黯然神傷。焦急萬分之中,忽見一道閃電劃破長空,河中徐徐升起團團云霧,霧靄之中一座小木橋時隱時現(xiàn),夫婦攜手在飄飄欲仙之中渡橋過河。從此,他們在這里男耕女織,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著彭家寨的歷史。迄今,彭家寨還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而動聽的歌謠:“觀音座蓮金字塔,懷藏四龍裝待發(fā),十八羅漢二面站,人杰地靈天造化”。
背負青山彭家寨(王鐵志攝)
彭家寨的遠古神話為之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也因此而得名。在這個古老傳說中,彭氏先祖選擇的棲息之所靠山面水、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非常適宜人類居住。今天,若從空中俯視彭家寨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武陵余脈八大公山如天地之間的一道弧線,半抱龍?zhí)逗优c布袋溪,形成一個“三山夾兩水”的馬蹄形的口袋。彭家寨山川秀美,地形奇特,風光旖旎,絢麗多彩。該寨居于“觀音座蓮”之右,觀音山之下。東面以“叉幾溝”小溪為界,溝上架有一座百年歷史的涼亭橋,該地故稱涼橋。西面以召大溝為界。寨后山巒起伏,奇峰秀美,修竹婆娑;寨前田疇井然,龍?zhí)逗哟┐宥^,河上架有40余米長的鐵索橋?qū)⒄优c外界相連;寨內(nèi)隨處可見綠草如茵,林木蔥郁,修竹含翠,群芳爭妍。整個村寨背山面水,在“人頭山”斜坡上層層遞進鋪排,每棟吊腳樓自成體系,蔚為壯觀。沿龍?zhí)逗佣嫌歇{子巖、水鴻廟相映襯,順流而下緊鄰汪家寨有“二龍戲球”之美稱。
連通彭家寨與外界的鐵索橋(王鐵志攝)
彭家寨是武陵山區(qū)土家聚落的典型選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腳樓群而享譽中外。吊腳樓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舊稱“干欄”、“閣欄”、“廊欄”,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武陵山區(qū)山多田少,民居擇地,為了適應(yīng)山坡地形,吊腳樓形式成為首選。彭氏家族遷徙沙道,看中此地,然盡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腳之高低來適應(yīng)地形之變化,時光推移,經(jīng)幾代人的創(chuàng)造建設(shè),終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腳樓形體美、空間美、層次美、輪廓之美的吊腳樓群。至今,寨內(nèi)還保存著一片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土家族吊腳樓群,因其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遠觀彭家寨(王鐵志攝)
站在彭家寨對岸遠眺整個寨子,精美的吊腳樓群儼然一件藝術(shù)珍品。寨子前后,聳立著9個以上的龕子,飛檐翹角,很是好看。深入其間,會發(fā)現(xiàn)龕子下面的空間有的被用作通道,有的被用作倉儲,還有的被用作牛欄豬圈。寨子里的大多臺階、院壩等都用青石板鋪設(shè)而成,清潔、古樸。彭家寨單戶建筑多為正屋三間,廂房吊層,房屋占地少,特別適應(yīng)山區(qū)地形。常以一正一橫為主,一正兩橫的“撮箕口”為輔,與院壩相圍成小庭院式,各自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是相對封閉的空間。然單體建筑因建造年代從清末延續(xù)至現(xiàn)代,跨度大,建造手法從過渡形態(tài)到成熟形態(tài)的“騾子屁股”,也形成了千樓自別、相互競秀的局面。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吊腳樓,也是風格別致,各有千秋。而采用架空、懸挑、掉層、疊落等手法處理,又使單棟吊腳樓輕重協(xié)調(diào)、形態(tài)莊重,富有彈性和節(jié)奏感,給人一種粗獷灑脫、淳樸深沉的藝術(shù)美感。
古老的吊腳樓(王鐵志攝)
民居內(nèi)部陳設(shè)(王鐵志攝)
就整體來說,這些單體建筑又大都隨機相宜排列,有的依山順勢,層疊而上;有的沿溝環(huán)谷,生動活潑;有的繞彎淄脊,錯落有致;有的雄居山腰,氣勢壯觀。雖是靜物,卻給人極強的動感。這種依山勢和河流進行設(shè)計,巧妙借助自然與建筑群體的有機結(jié)合和烘托,使彭家寨吊腳樓的外型從縱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整個群落顯得格外活潑、緊湊而俏麗。“因天地,就地利”的風景園林布局在這個鄂西山村展示著它們獨特的魅力。
錯落有致的吊腳樓群(王鐵志攝)
彭家寨的建筑物式樣繁多,鱗次櫛比,每一棟都保持了原汁原色,與自然山水極為相稱。屋面與屋體在色彩上不加修飾,像是從青山綠山中生長出的村寨,具有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是中國建筑藝術(shù)和建筑美學上的一塊瑰寶,被譽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吊腳樓的典藏,武陵土家的絕唱”。
彭家寨多是彭姓人家,傳說先人清末年間伐木建房,同姓成寨。全寨居住著50多戶近300口人,皆為土家族,他們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年來少受外界打擾。古老的石板路和土家古寨、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讓彭家寨散發(fā)著迷人的獨特韻味。村內(nèi)田園阡陌,稻浪起伏,不時傳來民俗小調(diào),農(nóng)耕山歌,清風送爽,空谷傳響;河間、小溪中,土家女郎挑水洗衣,兒童往來嬉戲;山上,羊兒悠閑吃著青草;田間,鴨鵝覓食不時爭搶,一派田園風情,人世仙居,極富韻味。
彭家寨的村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王鐵志攝)
歷史的傳奇隱藏著彭家寨的神秘,古樸的吊腳樓群展示著土家人的智慧,悠揚的地方歌謠傾訴著彭家寨的心聲。在彭家寨,除了體會怡然悠閑的田園風光,欣賞獨具特色的建筑,更為有趣的便是欣賞民間歌舞表演,體驗當?shù)孛袼琢?。近年來,宣恩縣在加快推進新農(nóng)村建設(shè)過程中,將精神文明建設(shè)作為重要內(nèi)容,鼓勵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組建了800余支人員達5萬人的“泥腿子”、“草根”文藝演出團體,圍繞遵紀守法、婚育新風、敬老愛幼、環(huán)境保護及土苗文化等內(nèi)容,將創(chuàng)作編排的反映基層火熱生活、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小戲”、“文明小戲”送到吊腳樓下、農(nóng)家門前,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彭家寨的民間藝術(shù)表演團體(王鐵志攝)
施隨時有班車到宣恩縣城,宣恩有班車至沙道溝鎮(zhèn)。沙道溝鎮(zhèn)也開通了到兩河口、彭家寨、龍?zhí)兜墓卉?,上車的地點在大橋旁;也可包“麻木”去彭家寨,用時大約20分鐘,往返30元。彭家寨有一家土家菜餐館提供食宿,吃飯約30-50元/人,住宿約40-60元/人。
瀏覽量:
粉絲數(shù):102
村寨等級:
創(chuàng)建時間:201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