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克江在演唱烏孜別克族民歌
早在元朝時期,一支支裝載著絲綢、茶葉、瓷器、皮毛、麝香的烏孜別克族駝隊就行走在古絲綢之路上。他們的足跡所到之處,形成了許多留居地,天山北麓的伊犁便是其中之一。定居在這里的烏孜別克人帶來了他們的生活習俗,也帶來了他們的民歌埃希來、葉來。
民歌埃希來、葉來是烏孜別克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標志之一。2008年6月,它們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但是,6年來,它們在伊犁的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后繼無人,是它們目前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
后繼無人是老輩民間藝人的最大遺憾
埃希來、葉來是烏孜別克族民間歌曲的代表,是烏孜別克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標志之一。埃希來的篇幅龐大、結(jié)構(gòu)嚴謹、音域?qū)拸V,旋律或深沉、或激昂;葉來則篇幅較為短小,節(jié)拍、節(jié)奏富于變化,曲調(diào)輕快、活潑。它們多在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和群眾性娛樂集會等喜慶場合,由民間藝人進行演唱。
2008年6月,由新疆藝術研究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喀什地區(qū)聯(lián)合申報的烏孜別克族民歌埃希來、葉來,被批準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
伊寧市“非遺”保護中心原副研究館員蘇國輝告訴筆者,如果要了解埃希來、葉來,就去聽聽薩德克江的演唱。薩德克江,今年65歲,是伊寧市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會唱烏孜別克族民歌埃希來、葉來的民間藝人之一。
出現(xiàn)在筆者眼前的薩德克江是一位瘦小的老人,只會說少量的漢語,和他的交談由他的妻子拜西熱阿依代為回答。
薩德克江對于烏孜別克族民歌的鐘愛始于上學的時候?!澳菚?,都是通過聽錄音帶,自學烏孜別克族的民歌,有不懂的地方,就去請教當時伊寧市會唱的老人家。”薩德克江伸出三個手指說,他有三個師父,只是師父們早些年都已經(jīng)過世了。
從學校畢業(yè)后,作為會唱烏孜別克族民歌的藝人,薩德克江本來有機會去北京的文工團工作。但是,他是家里最小的兒子,需要陪在父母身邊,所以就放棄了這個機會,去了燈泡廠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這期間,他又有機會去烏魯木齊的文工團工作,但由于父親的身體不好,他又放棄了。
盡管失去了在更大的舞臺上演唱埃希來、葉來的機會,但薩德克江卻并沒有放棄對烏孜別克族民歌的熱愛,他在一切可能的場合演唱這些韻味悠長的歌曲。
“這么多年,他一邊上班,一邊學習,一邊唱?!卑菸鳠岚⒁佬χf,“別人辦什么喜慶事情都會叫他,他都過去唱,從來不要錢。”
如今老人家已經(jīng)年過花甲,但是當?shù)厝讼矐c的場合仍然少不了他的歌聲。納吾肉孜節(jié)上、民間聚會上、婚禮上……似乎只有聽到了埃希來、葉來的歌聲,這些喜慶的日子才更加圓滿。
薩德克江要為筆者彈唱一曲烏孜別克族民歌《黑眼睛》。他先是拿出了一本頁腳已經(jīng)開裂、頁邊已經(jīng)發(fā)黃卷曲的小冊子,看了看上面所記的歌詞后,方才彈唱起來。拜西熱阿依解釋說,她丈夫的記性不太好了,總要先看看歌詞,之后才能完整地唱完一支曲子。
薩德克江的這本小冊子從1989年開始使用,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學習的部分烏孜別克族民歌。薩德克江準備用一個好的筆記本謄寫這些內(nèi)容,要有喜歡烏孜別克族民歌的年輕人就送給人家。
“那么,現(xiàn)在是不是有人跟您學習唱民歌?”筆者問。他遺憾地搖搖頭。
當薩德克江抱起都塔爾,撥動琴弦,微瞇著眼睛,深情地唱起《黑眼睛》時,那悠揚婉轉(zhuǎn)的歌聲,就告知了作為一個民族的音樂遺產(chǎn),埃希來、葉來應該被傳承下去的理由。
語言環(huán)境缺乏成為傳承桎梏
“我父親96歲去世,彈了一輩子的都塔爾,唱了一輩子的歌。沒跟父親學埃希來,現(xiàn)在想想都很后悔。”伊犁州烏孜別克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吐爾地吾買爾說。他的家里仍然保留著一張拍攝于1957年的老照片,是他的父親和另4位會演唱埃希來、葉來的民間藝人的合影。這張照片是當時北京的專家來調(diào)研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時所拍的。它的存在證明伊犁曾經(jīng)有著烏孜別克族民歌埃希來、葉來的深厚根基。
然而,作為一個人口較少民族,生活在這里的新一代烏孜別克人大多已經(jīng)不使用本民族語言了。吐爾地吾買爾的家庭,有著純正的烏孜別克族血統(tǒng),家里的陳設也具有著濃厚的烏孜別克族風格??墒牵瑸踝蝿e克族語言卻從他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了。
“雖然我會說烏孜別克語,但在日常生活里都使用維吾爾語?!蓖聽柕匚豳I爾說,現(xiàn)在伊犁會唱埃希來、葉來的烏孜別克人已經(jīng)很少了。并不是年輕人沒有興趣學習,而是周圍的生活習慣、語言環(huán)境已經(jīng)稀釋了烏孜別克族民歌埃希來、葉來的生存土壤。之前會演唱埃希來、葉來的老人們一去世,這個傳承就斷了。吐爾地吾買爾用手使勁一比劃,說:“斷了!”
作為唱了一輩子埃希來、葉來的民間藝人的兒子,同時身為伊犁州烏孜別克族文化研究會的常務副主席,如今已經(jīng)接近70高齡的吐爾地吾買爾,這16年來堅持做的事情,就是閱讀烏孜別克語言的報刊、書籍。在每年的納吾肉孜節(jié)上,他指導演唱烏孜別克族民歌的民間藝人的發(fā)音、用詞,希望能夠為本民族文化的傳承盡一些自己的力量。
“如果要真正傳承埃希來、葉來,我們應該帶一些喜歡民歌的年輕人到烏茲別克斯坦,跟那里的藝人們好好學習一下?!?nbsp;吐爾地吾買爾說,他目前著手做的事情就是向伊犁州相關部門寫一份材料,闡述一下自己的這個想法。
伊犁州烏孜別克族文化研究會會長賽里木阿吉經(jīng)營著一家烏孜別克族美食餐廳,這里是烏孜別克人舉辦節(jié)慶活動經(jīng)常選擇的地方。因此,在這里有更多的機會聽到埃希來、葉來的旋律。當筆者問賽里木阿吉,自己是否也會唱一兩句時,他誠實地回答:“不會,因為有些話聽不懂,也不會說?!?/p>
(題圖為薩德克江在演唱烏孜別克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