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撒拉族較為完整地傳承了伊斯蘭飲食文化,但在長期的多民族聚居過程中,受其他民族飲食文化的影響,撒拉族的飲食也呈現(xiàn)出了多民族飲食文化的特征。撒拉族不斷吸收與借鑒周邊民族的飲食特點(diǎn),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飲食。
撒拉族人日食三餐,主食為小麥、青棵面,輔以豌豆面、蕎麥面、馬鈴薯及各類蔬菜,傳統(tǒng)飲食有花卷、饅頭、烙餅、面片、拉面、搟面、攪團(tuán)、鍋饃、酥盤(一種類似大饅頭的蒸饃)、“比利買海”(用植物油、面粉制成的油攪團(tuán))、油香等。撒拉族的散飯很有地方特色,其制作方法是將面粉或都面徐徐撒入開水里,攪成糊狀的面粥。攪團(tuán)的制法與散飯相同,只是比散飯要稠一些,食用時配以酸菜和蒜泥、辣椒等佐料。民眾喜歡飲茶,撒拉族的特色茶點(diǎn)有麥子茶和果葉茶,麥茶是將麥子、青稞、杏仁炒焙半焦搗碎后,加鹽,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曬干后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制成,飲用別具風(fēng)味。當(dāng)有人去世時,會為死者燒煮具有祈禱意義的麥仁飯。麥仁飯是小麥去皮后與羊(或牛)雜碎及少許豌豆、蠶豆放入大鍋里熬煮,成熟后再加一些面粉、鹽、花椒粉等制成的像粥似的飯。在食用前,要請全村男女老少自帶碗筷來吃,先男人,后婦女,席地而坐,隨來隨吃,因故不能來的也可讓別人帶回去。
開花饅頭(攝影:吳雅芝)
當(dāng)遇有重大的節(jié)日或者聚會時,人們通常都會做傳統(tǒng)清真食品油香、撒子、手抓羊肉、肉包、油炸蛋糕等各種小吃。待客食品有馓子、糖包、花卷、肉包等,還吃羊油炒飯,菜是碗菜,由羊肉、土豆、大白菜、粉絲等煮成,勾以稠芡。若是貴客,主人還以手抓羊肉款侍,上菜時將羊尾巴對準(zhǔn)主要客人,并送上一把小刀??腿藢⒀蛭哺钕?,抓在手中送入口中。羊尾最肥嫩,故要獻(xiàn)給尊貴的客人。此外撒拉人也以火鍋涮羊肉招待客人。
撒拉族的飲食風(fēng)俗也比較保守,一般禁止女子、婦女上飯桌與男子共食,至今在很多撒拉族地區(qū)還保留有這種傳統(tǒng)的飲食習(xí)慣。撒拉族人嚴(yán)禁飲酒,在大型筵席或者聚會上也一般不備酒,撒拉族男子也大都沒有喝酒的習(xí)慣。撒拉族人一般只食用牛、羊肉,忌食用馬、豬、狗、驢、騾子等不反芻動物的肉,不食用動物的血液以及未經(jīng)宰殺死亡動物的肉制品。
參考資料:馬明良、楊宏峰著《中華民族全書:中國撒拉族》,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