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族傳統(tǒng)服飾,一直富有伊斯蘭文化特色。
回族把服飾通常稱為“衣著”“穿戴”。宋代朱或《萍洲可談》載:“廣州蕃坊,蕃人衣裳與華異?!碧扑螘r期,有不少從阿拉伯、波斯來的商人,被稱作“蕃客”,他們就是回族先民。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則記載得更明確:“宋時蕃商巨富,服飾皆珍珠羅綺,器用皆金銀器皿?!?/p>
回族男子頭纏“戴斯達爾”、戴白帽習俗,很早就有。宋代周輝《清波別志》載:“層檀,南海旁國也。貴人以好越布纏頭。人之言語如大食?!痹?,回族先民地位較高,其風俗習慣未受限制,以致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服飾規(guī)范。明時,朱元璋采取禁止“胡服”之策,所以當時的回族只能在北元蒙古境內維持原樣。清代中原上層對回族服飾與宗教習俗仍存偏見。即便如此,帶有伊斯蘭文化特色和自身新特征的回族服飾,一直得以延續(xù)下來。清代袁大化《新疆圖志》載:“阿訇之帽,上銳而高,檐以白布綻之,厚二三寸,脫帽為敬。人門必解履。婦女必障面。皆古制也?!庇衷唬骸拔┧轮卸Y拜,戴棱冠。上銳下圓,五色皆備,而白者為多?!敝两?,回族成年男性仍然愛戴白帽,有的頭纏“戴斯達爾”,女性搭蓋頭等,這都是回族傳統(tǒng)服飾發(fā)展成型的重要標志。
回族傳統(tǒng)服飾
回族男性服飾
男子常戴的無檐白色小圓帽,也稱“禮拜帽”。在禮拜磕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戴無沿帽為其方便,遂發(fā)展成為一種服飾習俗。
回族男子傳統(tǒng)圓帽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平頂?shù)模硪环N是六棱形的;也可有檐。通常有白、灰、藍、綠、紅、黑等顏色,有的是純色,也有很多帶伊斯蘭風格花邊或圖案或文字的,如星月圖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可根據(jù)季節(jié)和場合的不同選戴其合適者。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居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結婚的新郎多戴紅色帽子,以示喜慶。
清真寺阿訇或教長頭上纏“戴斯他勒”(大纏巾)。戴斯他勒長度一般為9尺或12尺。纏頭時有許多講究,前面只能纏到前額發(fā)際處,不能把前額纏到里面,這樣不利于叩頭禮拜,纏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長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纏完后壓至后腦勺纏巾層里。
回族滿拉、阿訇和回族老人常穿的服裝叫“準白”,意即“袍子”“長大衣”。一般選用黑、白、灰等顏色的棉布、化纖料或毛料制作,有單、夾、棉、牛羊皮四種。其款式近似現(xiàn)代的長大衣,但領子一般都為制服式領口。
東北和西北地區(qū)的回族為防寒還戴棉帽、牛羊皮帽或耳套等。北方穆斯林老人冬天愛穿叫“麥賽海襪”的一種皮制襪子,一般用又軟又薄的牛皮制成,潔凈光亮,結實耐用。過去麥賽襪子都是自己縫制,現(xiàn)有專門加工麥賽襪子的工廠。
回族男子喜歡在雪白的襯衫上套一件適體的對襟青坎肩,顏色對比鮮明,顯得清新干練。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穿不同的坎肩,有夾的、棉的,還有羊皮的。既可當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刈迥凶拥那嗫布?,在襟邊、袋口處用針扎出明線,以顯衣服各邊平挺工整,突出服裝造型的線條美,同時,用相同的衣料做小包扣,顯得雅致。皮坎肩選料頗講究,要用胎皮和短毛羊皮,縫成后輕、柔、平、展。冬天穿上這種皮坎肩,再穿一件外套,既輕便保暖又感覺得體,還便于干活、習武、挽袖子洗手洗臉。
過去,回族男子一般都穿自制的方口或圓口布鞋,也有用麻和線自制的涼鞋?,F(xiàn)在,基本都到商店購置各種布鞋和牛皮鞋、涼鞋等。農村男子的襪跟、鞋墊一般都繡花?;刈謇先嗽性壯澩鹊牧晳T。依舊俗,回族男子還喜歡隨身佩帶一把腰刀。一為裝飾,二為隨時宰牲、救牲。此與唐代杜環(huán)記載的阿拉伯人“系銀帶,佩腰刀”習俗相一致。
回族女性服飾
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當然更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女性圓帽也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并曾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
回族女性服飾
回族婦女搭蓋頭,旨在蓋住頭發(fā)、耳朵、脖頸?;刈逭J為這是婦女的羞體,應該加以遮蓋。戴蓋頭習俗,一是受阿拉伯環(huán)境影響。在阿拉伯地區(qū),原來風沙很大,水源較少,人們平時難以及時沐浴凈身。為了防風沙、講衛(wèi)生,婦女們自己縫制了能遮面護發(fā)的頭巾。后來許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把這種習俗帶到了中國。二是受伊斯蘭教影響。中國回族女性雖然大多已棄用面罩,但也以頭巾護頭面,一般把頭發(fā)、耳朵、脖子都遮掩起來,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婦女戴蓋頭的習慣?;刈逶诖魃w頭前,有的將頭發(fā)盤在頭頂,有的留把頭,將頭發(fā)盤在腦勺后,戴上帽子,爾后再戴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qū),還是在內地,一般通常有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婦女戴白色的。戴綠蓋頭顯得清俊嬌麗;戴黑色蓋頭顯得素雅端莊;戴白蓋頭顯得干凈持重?;刈鍕D女蓋頭,講究精美,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制作。在樣式上,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刈鍕D女還喜歡在蓋頭上嵌金邊,繡風格素雅的花草圖案,看上去清新、秀麗、明快、悅目。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少回族青年女性的蓋頭也有了一些樣式、色彩上的變化,顯得更加活潑和大方。
回族婦女的傳統(tǒng)衣服一般都是大襟為主,裝飾內容卻很豐富。少女和媳婦很喜歡在衣服上嵌線、鑲色、滾邊等,有的還在衣服的前胸、前襟處繡花,色彩鮮艷,形象逼真,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回族女裝都是右邊扣扣子,紐子是自己用料子制作的。傳統(tǒng)回族女子的鞋喜歡在鞋頭上繡花。襪子主要講究遛跟和襪底,遛跟襪大都繡花,襪底多制成各種幾何圖案,也有繡花的。衣服顏色不喜歡妖艷,一般老年人多著黑藍灰色;中青年喜歡穿綠藍紅等鮮亮顏色。
回族女性一般都備有節(jié)日盛裝;經常禮拜者,還專門有一套禮拜服。
大部分回族女子從小就扎耳眼,七八歲時要戴耳環(huán)。大了喜歡戴戒指、手鐲,有的還點額、染指甲等。已婚婦女還要經?!伴_臉”(凈臉),顯得清秀、干凈。
回族女性戴戒指的講究與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和中國漢族的講究基本相同:戴無名指上表示已婚,戴中指上表示沒有對象,戴小拇指上表示已有對象還未結婚。除此以外,回族婦女喜歡戴手鐲與耳環(huán)。手鐲多為金銀玉質。戴耳環(huán)除為裝飾以外,還被認為能使人心明眼亮。因為眼部穴位在耳垂中央,戴耳環(huán)可以刺激耳部眼睛穴位。
回族女性還喜歡用鳳仙花染指甲。這個習俗也是由阿拉伯、波斯等地傳來的,因為中國在漢朝以前沒有鳳仙花。漢武帝時,張騫聽說西方有一個條支國(阿拉伯),后來甘英奉使西域,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才有了交通。從此以后,互相往來,鳳仙花也從西域傳到中國?;刈逍纬珊螅砸u其祖先習俗,代代相傳,時至今日,許多回族女性依然喜歡用鳳仙花染指甲,以示美觀。
參考資料:李樹江、王正偉《回族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